日本东北大学:解明3·11大地震震源立体构造
据日本东北大学消息,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赵大鹏、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Hua Yuanyuan、东北大学助教丰国源知和浙江大学教授Xu Yixian于近期共同调查了3·11大地震震源的立体构造。
据日本东北大学消息,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赵大鹏、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Hua Yuanyuan、东北大学助教丰国源知和浙江大学教授Xu Yixian于近期共同调查了3·11大地震震源的立体构造。
据悉,中国第二支国家级专业重型救援队——“中国救援队”已于近期组建并投入国际救援任务。
2019年3月7日,中国地震局举办了第14期震苑大讲堂。讲座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作专题讲座,对自然科学基委的情况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前瞻布局进行了分析。
据青海省地震局消息,2019年青藏高原内部地震构造协作区第一次震情形势研讨会于2019年1月15日在青海省省会西宁召开。
据中国地震局消息,2019年1月16日,由中国地震局推荐的来自云南省地震局的高级工程师李道贵当选2018年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据北京市地震局1月11日消息,以地震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为主要目标的北京市地震局应急志愿者培训平台已正式上线,为中国首个地震应急志愿者专业培训平台。
中文维基百科地震专题速报旨在为地震专题提供布告板服务,对速报内容的月度总结,以便专题成员及时了解专题动态,每月发刊一次。
据中国地震局消息,为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中国地震局新版门户网站于2019年1月3日起进入试运营阶段。
为推进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工作,北京市编制了《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发布,将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办的期刊《Geodesy and Geodynamics》获评2018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12月12日,中国与厄瓜多尔在中国北京签署了地震和火山灾害风险管理谅解备忘录,提高抵御地震和火山灾害能力,保障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安全。
2018年维基百科亚洲月于2018年11月1日至30日在50多个维基在线项目同时进行。活动期间,中文维基百科共收到21篇地震条目投稿,占所有合格条目的7.4%。
2018年12月6日至10日,第4届亚洲地理大会在中国广东省省会广州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等21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南非和美国的300余名学者出席了大会。
经中国地震局专家评审和抽查复核,该局拟认定全国范围内的83所学校为2018年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据安徽省地震局消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肥西县科技局日前已完成地震科普馆的招标工作。根据规划,该馆预计将于今年12月中下旬开工,建成时间预计为2019年3月底。
2018年12月10日上午,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防震减灾局局长何廷超在前往绵阳市高川乡新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当天13时10分殉职。
中国地震局于今年3月至7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2018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大赛圆满落幕。12月6日,中国地震局根据评奖办法决出了各奖项的获奖名单。
据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8年12月7日发布的消息称,海洋地质九号于当天完成首年科考任务,成功抵达山东青岛。
据陕西省地震局消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近日正式颁布《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17号),决定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文维基百科地震专题速报旨在为地震专题提供布告板服务,对速报内容的月度总结,以便专题成员及时了解专题动态,每月发刊一次。
据中国地震局消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18年12月4日举办了能量震级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刘瑞丰应邀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能量震级及其测定》的学术报告。
以第3届联合国世界海啸日和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25周年为契机,第2届世界海啸博物馆会议于2018年11月30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讲堂成功举行。
据韩国气象厅11月28日的最新公告,该机构于当天开始发布的地震速报的响应效率将被大幅提高。在吸取了2016年庆州地震和2017年浦项地震中地震速报发布的经验后,从11月28日起,将尽可能地缩短发布地震速报的时间,从原来的15至25秒缩短至7至25秒。
据北京市地震局消息,2018年11月29日,北京市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城市与减灾论坛•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北京市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