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风云二号E星拍摄的位于印度洋的两个气旋)
据科学网消息,2018年11月30日,风云二号H星及风云三号D星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
据悉,风云二号H星于2018年6月5日发射,为中国首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收官之作。风云二号H星定点于东经79°位置,与之前定点于东经86.5°的E星实现业务接替并向西布局,使得风云卫星在轨布局更好地覆盖中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而风云三号D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星,较风云二号H星发射时间更早,于2017年11月15日成功发射。据专家分析,超过半年的在轨测试结果表明,风云三号D星可满足大气探测、温室气体监测和空间环境综合探测等多方面不断增长的新需求。风云三号D星是目前中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极轨对地观测卫星,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从多光谱探测到高光谱探测的跨越。它还是中国首颗高光谱和微波组合实现对大气温湿度廓线进行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探测的遥感卫星。
在交付仪式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气象局还向“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颁发了“风云气象事业卫星终身成就奖”。孙家栋说,“作为几十年的航天人,我是非常普通的一员,是和同志们一起共同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研制出来的,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不容易,我个人不敢接受这个奖”。
延伸阅读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地区多为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域,气象资料匮乏,自然灾害严重,灾害相对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同时,该区域也是影响中国天气系统的上游区域,对该区域进行观测并获取有效的气象观测数据,有助于提高影响中国的灾害天气系统的预报准确率,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来源
- 风云二号H星及风云三号D星正式在轨交付, 科学网
- 孙家栋院士: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感到不安, 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