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议会中心隆重举行。经各成员国表决,当天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的1号决议。根据1号决议,千克(kg)、安培(A)、开尔文(K)和摩尔(mol)这4个国际单位制分别改由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常数e、玻尔兹曼常数k和阿佛加德罗常数NA来定义。
据悉,这些新定义将于2019年国际计量日(即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至此,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将全部由基本物理常数定义,量值的实现进入了量子化时代。

定义修改内容如下:
- 千克(kg)将定义为“对应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34J·s时的质量单位”。
- 开尔文(K)将定义为“对应玻尔兹曼常数为1.380649×10^-23J·K^-1的热力学温度”。
- 安培(A)将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1/1.602176634×10^19个电子对应的电流”。
- 摩尔(mol)将定义为“精确包含6.02214076×10^23个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单元的系统的物质的量”。与此同时修改了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214076×10^23。
这也就意味着,国际单位制中将再无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基本单位。在此之前,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被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但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同时,为了防止过度的使用对国际千克原器造成损伤,国际千克原器也不能经常性使用。这些因素都给更精确地测量质量带来不便。

因此,在2005年,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已经建议以基本物理常量为基础对千克进行重新定义,并于2010年10月向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提议以普朗克常量重新定义千克。2011年10月的国际度量衡大会第24次会议上原则性地同意了该提议,并决定将原定2015年的第25次会议提前至2014年举行,届时做出最终决议。2014年,会上决定将于2018年改由自然界的七个基础常数换算成新的单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