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地地震,是指2010年1月12日当地时间16时53分(即北京时间1月13日05时53分)发生的一场大地震,这场地震的震中位于海地的首都太子港以西南方45千米处,震源深度13千米,表示地震强度的震级为矩震级Mw 7.0,最大烈度为Ⅸ(9)度。此次地震对海地造成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更导致极其严重的人命伤亡。
震前的危险性预测
海地在全球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以前曾发生过大地震。根据文字记载,1751年10月18日曾发生过一次地震,当时太子港只有一栋砖造建筑物没倒;而1770年6月3日的另一张地震,就令太子港整个城市都倒塌了;1842年5月7日,海地北部亦发生一次强震,影响了海地北部和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
在1992年时,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海地处于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上,这一地区的地震多由板块的水平移动而引起。虽然这个地区近几十年来没有重大地震活动,但是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预测这地区有发生M7.2以上强震的危险性。
在此次强震发生的两年前,2008年3月和9月,均有专家重提海地的强震潜在威胁性。
震害情况
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在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居第149,属于非常落后的国家。其应对重大灾难的紧急救援能力极其有限,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入「经济脆弱」国家行列。另外,由于海地已有百年没有强震,人民对于地震防灾缺乏基本认知,房屋的抗震亦严重不足。
地震过后,海地首都太子港有大量的建筑物受损,除了估计有25万住屋、3万商厦受严重损毁需要拆除,还有政府建筑和基础建设,这包括海地总统府、国会大厦、太子港大教堂、医院和监狱等。
由于政府很多建筑都在地震中倒塌,很多重伤者皆没法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而如此巨大的灾害令工作者根本没暇统计死亡数字,因此此次地震的死亡数字在不同的机构或组织下皆有不同的估算:最低是由美国地质勘探所估算的10万人,最高则是海地政府提供的数字,达31.6万人,令这场地震超越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外海地震的死亡数字,成为二十一世纪最致命的一次地震灾害。
另外,受伤的人数亦达30万以上,超过130万人无家可归;目前,其灾重建工程仍然缓慢持续中。
参考资料:
- 「2010年海地地震」, 维基百科(中文)
- 「M 7.0 – Haiti region」, US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