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活动

历史上的今天: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12月21日)

昭和南海地震,指在1946年12月21日发生在日本和歌山县外海的强烈地震。据记载,该次地震的摇晃时间长达9分钟。这场地震亦引发了海啸,对四国、近畿地区造成非常大的打击。

昭和南海地震,指在日本昭和21年(即1946年)12月21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19分(即北京时间凌晨3时19分)以和歌山县潮岬南方外海为震源地的一次巨大地震。表示地震强度的日本气象厅震级为Mj 8.0(面波震级Ms 8.2/矩震级Mw 8.3)震源深度约24千米,属于偏浅层的海沟型地震。这场地震亦引发了海啸,对四国、近畿地区造成非常大的打击。

本次地震的震源域由纪伊半岛外海始发,也就是两年前昭和东南海地震震源域的最西端,然后向西伸延到高知县室戸岬的东边停止,然后再由室戸岬西面的分歧断层亦产生了错动,导致今次的巨大地震。前述一大片的震源域属于南海海槽固有震源域中「南海」的部份,因而被命名为「南海地震」。以南海部份来说,距离上一次发生已经过了92年(安政南海地震)。

(图1:昭和南海的震度分布)

地震带来的摇晃时间约9分钟,特别剧烈的摇晃大约为1~2分钟。录得强震震度5(旧制日本气象厅震度标准)的范围非常广,其中包括北陆、东海、近畿、中国(日本的中国地方)、四国、九州等的地域,亦即是几乎是涉及整个西日本。另外,经由当地观测所的报告,四国、淡路岛、瀬户内海沿岸和纪伊半岛有部份地区更录得当时最高阶段的震度6

根据当时的调查,由千叶县的房总半岛到九州皆受到海啸波高1米或以上侵袭,这纪录比起前两次的南海地震(安政南海、宝永地震)的规模较小,但因为震后至第一波海啸袭来之间的逃生时间比该两者短,所以仍然造成甚大的灾害。震源始发地的纪伊水道沿岸录得2~4米、丰后水道沿岸1~1.5米;录得波高最大的地方位于和歌山县串本町,录得6.57米,第一波海啸波高2.0~5.5米在震后10分钟已袭来;四国地方太平洋沿岸的海啸亦非常巨大,这包括高知县土佐湾(5.2米)、德岛县浅川村(4.88米)。

因为地震和海啸的规模比起以前的南海地震为小,因此受灾的规模也相对较小。即使如此,这场地震仍造成1362人遇难,2632余人受伤;建筑的损毁亦非常严重,全倒建筑11506栋、半倒则约22000栋;从受灾的分布来看,人命伤亡由接近震源的和歌山县、高知县、德岛县佔去绝大部份,尤其是高知县的遇难人数更佔了全体遇难人数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冈山县较为远离震源地,但强烈的震动引起的土地液化问题令该处不少建筑倒塌,其全坏半坏率占了整体的一成,这建筑受害情况比起接近震源地的和歌山县更严重。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